【录】广州唯一私人博物馆年烧300万撑下去举步维艰

  资金短缺人气不旺文物维护科研费用不菲令其举步维艰

  广州方博物馆以下简称博是广州唯一一家以私人名义建立的博物馆,它在2010年亚运会前夕开业,初期建设费耗资5000多万元,去年一年的运营费用300多万元。开办一年多,兴办人馆长勇坦承撑下去举步维艰,迫切需要有关方面伸手扶上一把!眼下,勇面前有两条出路,一是努力争取政府支援,尤其是资金上的补贴;二是申请注销,把博物馆转型为艺术馆,而这是他最不愿意走的一步。

  在办博之初,勇不止一次被劝退,但凭着对收藏的爱好和干点文化事业的决心,他坚持下。勇称,目前广有300多个以斋 馆等命名的艺术馆,我办的是博物馆,馆里的藏品都要验明正身,登记在册,之后就不能再买卖了。而艺术馆的藏品往往有买卖流通的渠道。这正是办艺术馆与办博物馆的最大差别,也正是艺术馆都办得风生水起,博物馆却亏本经营的根源所在。

  文记者谭秋明图记者黄澄锋

  3大困境

  1

  藏品精稀度还不够

  博坐落在广州亚运城亚运文化村,占地面积8000多方米,其综合展馆为主要展示场所,包含古代陶瓷厅明清陶瓷厅铜器厅书画厅和百砚厅等。该博物馆有600多件藏品。

  私人博物馆一定要有办馆特色,要不干脆不办。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博的藏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与立博物馆相提并论,是它遭遇困境的致命原因。这位业内人士说,作为一个收藏者,勇拥有600多件藏品,很了不起,但是,与立博物馆的藏品相比,他的藏品精致度和珍稀度还有很大差距。

  但勇并不认同,广博省博等都比较偏重地方特色。我要把博和它们区别开。他认为,博有专门体现岭南文化精粹的百砚厅,陶瓷书画等展品都是精心挑选的。最令他自信的是,这里的每件西都经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

  2

  地处偏远少人问津

  另一个令博面临困局的原因是,它所处的位置较为偏远,缺少观众。从市区驱车前往博需时一个多时,如果搭乘地铁4号线,到海傍站下车之后,还要转乘其他交通工具。

  对于选址,勇说我想,这是一时艰难,按规划,这里将是个百万人口的社区。他还透露,广省水下博物馆和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设计博物馆将与博为邻,这里将是文化高地。

  事实上,博开办以,观众多数是官方的考察团访问团等。博的门票价格是50元人, 但一年下卖得出几张门票呢?即使卖出几张,也是杯水车薪!副馆长强说。

  3

  科研经费超出预算

  科研经费是个无底洞,彻底超出了我们的预算。勇说,在所有困难,最难的是缺钱,他确实预料不到,开个博物馆烧钱速度如此之快,烧钱项目如此之多。过去,我想两千多万元撑个10年应该守得住,现在已经开始哭穷了。

  勇说,博正开展一个名为鹰眼计划的科研项目,专门研究甄别陶瓷真伪的科学手段。目前,已有数名研究人员在全各重要市场进行取样工作,然而开展科研工作的每一步几乎都是由金钱铺就的,单是这一样就让我非常操心。

  去年一年,勇在维持博物馆运营上投下了300多万元,这笔开销维持的还是基本生存,员工的工资水电费园林维护等等。勇说,目前博有24名员工,但按照建馆规模,最少需要100人。他特别指出,地方政府免收博两年的租地费用,为他减负不少。

  夏天马上了,即使没有客人,空调也要全天开起。参观过程勇随口说。临午,勇向记者展示午餐青菜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各方面都得省点。

  为何哭穷

  修条木梯花了几万元

  私人博物馆民间博物馆为何哭穷?原因在于文物本身的维护修缮所费不菲。坐落在山三路的典当博物馆,目前由广州新衡盛典当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新衡盛公司副总经理陈伟光坦言我们是在守护行业文化,从未想过取得经济收益。他表示,博物馆自2010年8月3日正式开放之后,每月最基本的花销要5万多元,包括7名员工的工资,以及水电费用等,如遇上修缮,花费更多,如最一次修缮一段木楼梯就花了数万元。他说工程看似简单,但要按照文物的修缮要求,每一步都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材料也必须精选,因而价格较高。

  我们面对的是文物,每一个举动都必须考虑对它的保护。陈伟光说。

  文广新局

  办博物馆决非生财之道

  目前,广州只有一家以私人名义建立的博物馆广州方博物馆,另有18家由企业高校等出资兴办的民间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都有一个相同的经营原则自愿办馆,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办博物馆是公益文化事业,决非生财之道。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副处长梁华志笑言。

  梁华志解释,开办一家博物馆,无论是软件抑或硬件都必须严格按照家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进行构建,在运营和公服上都必须达标。

  在私人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的建设维护上,广州文广新局都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业指导上,按博物馆需求,提供专业人员培训和专家咨询指导。但在资金方面,则存在各种困难,一时难以解决。